首页 资讯 正文

宁夏本土水稻时隔22年再次获得国家级“通行证”

体育正文 284 0

宁夏本土水稻时隔22年再次获得国家级“通行证”

宁夏本土水稻时隔22年再次获得国家级“通行证”

来源:宁夏日报(rìbào)客户端 7月3日,记者从宁夏(níngxià)农林科学院获悉,由该院农作物(nóngzuòwù)研究所(yánjiūsuǒ)选育的水稻新品种“宁育104”,正式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(审定编号(biānhào):国审稻20243221)。这是2003年宁粳23号通过国审后,宁夏本土水稻时隔22年再次(zàicì)获得国家级“通行证”,标志着本土水稻育种能力实现质的飞跃。 “宁育104”的(de)诞生,凝结着宁夏育种人破解核心难题的智慧与汗水。“从宁夏水稻参加国审品种以来,我们最大的短板(duǎnbǎn)和痛点就是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弱。”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(yánjiūsuǒ)水稻育种专家王昕(wángxīn)坦言。由于宁夏气候相对干燥,稻瘟病在(zài)本土发生较轻,选择压力不够,导致历史育种材料普遍对此病害抗性水平较低,这(zhè)成为宁夏水稻品种冲击国审的关键掣肘。 “宁育104”抽穗期长势场景(chǎngjǐng) 多年来,在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的(de)持续支持下,科研团队聚焦抗病性这一“卡脖子”难题,广泛引进(yǐnjìn)优异种质资源开展育种攻关。“宁育104”是以宁粳24号(hào)为母本、引进品种吉粳88为父本进行杂交(zájiāo),经系谱选择、南繁加代等技术手段多年系统选育而成,在国家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(shēngchǎn)试验中,其(qí)产量较品种“秋光”分别增产7.3%、10.3%。尤为关键的是,其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达到3.1,稳定达到“中抗”水平,有效破解了多年困扰宁夏水稻国审抗病性弱难题。同时,该品种抗倒伏能力强(qiáng),适宜于规模化轻简化种植。在品质(pǐnzhì)上,其米质达到了部颁《食用(shíyòng)稻品种品质》二级优质(yōuzhì)米标准;米粒晶莹剔透,口感软糯适中且富有弹性,契合了市场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,竞争力强劲(qiángjìng)。此外,该品种生态适应性广泛,适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区、辽宁北部、宁夏引黄灌区、内蒙古赤峰地(dì)区、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等地种植,在盐碱地(yánjiǎndì)上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,为有效利用边际(biānjì)土地、拓展粮食生产空间开辟了重要路径。 宁夏(níngxià)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孙建昌表示:“此次‘宁育(níngyù)104’的成功(chénggōng)选育并通过国审(guóshěn),不仅打破了宁夏水稻品种长期缺席国家舞台的被动局面,其集‘高产、抗病、优质、广适’于一身的特点,为我国北方稻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撑。”(宁夏日报记者(jìzhě) 马越/文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)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(huānyíng)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(kě)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宁夏本土水稻时隔22年再次获得国家级“通行证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